江海区礼乐街道打铁匠黄照洪坚守打铁店千锤百炼 炉火人生

来源: 江门日报 2023-08-15 11:23:08

黄照洪至今仍坚守打铁店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文/图 江门日报记者 林立竣

实习生 李金刚

江海区礼乐街道的黄照洪是一位铁匠,出生在一个打铁世家,是家族中的第五代打铁匠。改革开放后,他在家里的打铁场上建起了打铁坊,重新开始了技艺传承,不仅凝聚了前人的辛勤努力和智慧传承,也成了他一生执守的信念。他不仅打造实用的农具和厨具,更打造礼乐龙舟船钉、礼乐腊味切刀等,将技艺服务邻里,也融入当地文化传承。面对时代的变迁和产业的演进,他始终坚守在打铁店中,用自己的双手守护着对传统文化的传承。

祖孙三人围炉打铁

黄照洪的爷爷和父亲都是打铁匠,1958年出生的黄照洪也顺理成章成为家族中的第五代打铁匠,初中未毕业便进入礼乐的铁厂开始了自己的打铁生涯。当时,他主要帮忙打造锄头。

改革开放后,黄照洪一家在原来的打铁场上建立了打铁坊,他也成了镇上第二个个体户,从此一心一意从事打铁职业。

他的打铁店主要打造锄头、斧头、刀具等农业工具,服务乡邻。因为技艺纯熟,名声渐响,现在还有广州、珠海等地的人前来找他打一些特制的铁具。

与许多打铁店不同,黄照洪的店铺不仅仅是生产场所,更是一处文化遗产传承之地。他的店面整洁有序,分为成品展示区和打铁工作区。成品展示区非常像商店,货架上摆放着日常用的各种菜刀、弯刀和柴刀、刨子、铁钳、铁锥等铁制农具。打铁工作区是黄照洪日常工作的地方,传统的炭烧火炉、柴木以及专门从郑州购买的焦炭、铁毡、铁锤等,所有这些都昭示着黄照洪对打铁工作的执着和热爱。

他的店内还有一张历经岁月沉淀的长板凳,主要用于磨铁器,其凹凸不平的外形和四周的缺口崩角,昭示着其历史的久远。在一旁的小阁楼上,还有一台早已被灰尘覆盖的风箱,它陪伴黄照洪度过了10年时光,尽管已经失去了功能,但他舍不得丢弃,而是让它静静地躺在角落,成为对往昔岁月的追忆。

黄照洪回忆,改革开放初期,有了自己的店后,一家人也有了生活的动力。黄照洪的父亲当时还在铁厂工作,闲暇时也会去店里帮忙。在黄照洪记忆中,曾经有一幕非常温馨的场景:爷爷、父亲和他三人在一起,你一锤我一锤,一起敲打铁器,亲情和铁匠的精神在这里交织成一幅美丽的画卷。现在的店里,仍然散发着红红的炉火光,一锤一锤的声音,还有铁花,充满传承的力量和岁月的回响。

默默传承传统文化火种

代代相传的打铁技艺,不仅凝聚了前人的辛勤努力和智慧传承,也成了黄照洪一生所执守的信念。作为一名民间手艺人,黄照洪的工作生活十分有规律,从早上9点开炉工作到中午12点,吃饭午休片刻后,又继续工作到下午5点。对于他来说,乡邻前来打造铁具,源于对他的信任和支持,所以他几乎全年无休。有时候,早上7点钟就有村民上门,甚至在大年初一他也曾开炉打铁。

黄照洪的打铁技艺不仅用于服务邻里,也融入当地文化的传承中。他以制作船钉和其他部件为礼乐龙舟增添独特魅力,提升工艺品质。他亲手制作的船钉成了龙舟的核心组成部分。此外,礼乐腊味驰名远近,黄照洪的斩肉刀、切刀也是人们心目中的佳品,无论是刀锋还是手柄,都展现出精湛的铁匠技艺。

然而,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产业的变迁,人们对于打铁这门古老技艺的需求逐渐减少。城市化进程和农业耕种的机械化,使得手工打造的铁器使用范围不断缩小。黄照洪感慨地说,像禾镰这样的大品类几乎已经消失了。但作为一个几乎一辈子都靠打铁技艺谋生的铁匠,黄照洪至今也没有放弃的念头。

时代的巨轮滚滚向前,黄照洪的孩子们并没有传承他的手艺,而是选择外出打工。对此,黄照洪看得很开。他深知铁匠这一行业需要吃苦耐劳,需要强健的体魄和持久的耐力。另一方面,铁匠的工作环境并不理想,长年围绕着火炉工作,周而复始,枯燥乏味,因此,如今这个行业很难受到年轻人的青睐。

未来的路,黄照洪并没有多少打算。随着年岁的增长,他逐渐放慢了打铁的节奏,从以往的每天开炉到一周只开炉两三次,但他仍然坚持帮助邻里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需求。他相信,打铁这个行当不仅仅是一门手艺,更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。在他心中,打铁是一种百炼成钢的过程,需要耐心与坚持。虽然行业没落,但他会将平凡的生活一直延续下去,默默传承传统文化的火种。

关键词:

你可能会喜欢: